心理咨询实战技能(闫刚老师讲解)第一篇——咨询结构5_来访者_诊断_时候

缘梦风府 21 0

在初始访谈的时候,有一些事情是要我们注意的。比如说有的咨询师很着急。认为这来访者花了钱了找我咨询,他这半个多小时甚至快一个小时了,说的都是他自己的事,我也没给对方出个主意或者给一个解释,什麽建议都没有。他不白花钱了吗?所以我很着急,我得想办法帮他,我得解决他的问题,咨询师开始焦虑了。他就给来访者出主意,强行进行解释,这本身就是咨询师的问题。

第一,不需要强行解释。

这个问题就是他觉得要立刻解决问题。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话题。初始访谈的时候,咨询师不需要去做的事,不是不可以,是不需要。如果你咨询师本事大,你说我就这麽大的本事。我一次咨询50分钟或者60分钟我就能做一个个案,这个个案如果不是精神病、人格障碍,我都能解决,神经症也不在话下。那是你本事,你说我就这一次咨询,我就是这种焦点式的,特别快,我一次是一个新的个案。下次再找我还是一个新的,那可以,那说明你本事大。但是我们不要求每一个咨询师都这样。而且这样做起来效果不见得真的好。所以我们不要求、不需要立刻解决问题。不要给自己这个压力。不要说你看我这次咨询做了四五十分钟了,也没有怎麽帮到他,这个怎麽能行呢?

这个信念哪儿来的?就来源於前面我们的那几个自问自答的问题,还记得吗?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是什麽帮到了来访者?如果你的答案就是我要给他一个解释,精妙的解释。你要给他一个很好的主意,那你这这咨询失败了。因为你有了这个信念之後,你做不到这一点。可是如果你说是陪伴和倾听,来访者在我给他提供的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面,一个接纳的氛围里他能够坦露心声,他能够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,能够做一个自我整理,其实他已经有很大的收获了。OK,那你成功了。所以不要求立刻解决问题。

第二个我们不要求故意共情。

你无情可共的时候就不要刻意做了。我们知道共情很重要。前面在我们的准备课程里面,有一个就是对於两情的解释,共情和移情。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共情。如果你做不到这个共情,来访者说的这些你无动於衷,你没什麽感受。

比如来访者,一个女孩,她和她男友分开,失恋了,她心里面特别痛苦,说起来很难过。但是你听着这个事简直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啊,因为你可能已经失恋好多次了,後来步入婚姻了,也没觉得以前怎麽样,你无动於衷,没有什麽太大的感受。可是你想不行啊,咨询得共情,我得和他共情,虽然我没感受。你会说:嗯,听到你说到你和你男友分手了,我也觉得很难过,或者说你和你男友分手了,你一定很不好过。你说的这些话没错,但是来访者根本就不接你的话茬。为什麽?没有情感连接,因为他从你的语调当中,从内心互动里面,感受不到你的内在是有情在的。

无情可共,不要共情。除非你的内在有反应了,有感受了,这个时候才可以。但是为了训练共情,为了我们能够把共情做成一种技术操作。即使有些时候你内在没有触动,我们是要求有的啊。但是如果你说我实在没有,我还想练怎麽办?那你就练内容反应加情感反应。就是简单的公式:初阶共情等於内容反应加情感反应。你说没有(触动),那行。那你就给他进行内容反应、情感反应。不断地这样练,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形式化的东西,他只是练习了你的技术,不代表你做的就叫共情。牠只是形式上像,如果想做到真的共情,你内在是要有感受的。你没有这个太深体验的时候,你的共情反而背道而驰。来访者感觉你太虚伪,这是不需要做的。

第三个不需要刻意回避诊断

这个怎麽解释呢?因为有一些咨询师觉得不能够给来访者做诊断。理由很简单,他觉得给了来访者做了一个诊断,就相当於扣了一个帽子,贴了一个标签,他撕不下去。但我们的要求是:如果你能够给於来访者一个诊断,或者说能够给他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估,那你还是要有的。即使你不告诉他,你自己也要有,你自己要做到心里有数。这个诊断是给你自己的,比如说你觉得他是一个自恋方向的,牠是个边缘方向,他是一个神经症,他有点强迫,他有些抑郁,这是你自己内心的一个判断。这个要有。不要回避,说哎呀,我怎麽能给来访者贴标签呢?他真的就是抑郁了吗?他怎麽看着样子像是一个自恋的,但是我如果觉得他自恋,我不就会给他暗示出来,是自恋吗?这个对咨询没好处。不要有这些想法,如果你能够通过这个资料的整理,确实判断出来访者就是这样的,那你就按照这个方向走。

第四个,不需要过早的解释。

过早的解释会展现你咨询师的理论功底。你说我学了这麽了,我得用点技术,用点理论帮你解释解释。可是如果他的资料不够,前期你们的关系没有到位,你的解释没用。这就像是种地一样,种到空地儿上去了,里面没有土壤,因为你们一关系不到位,第二个来访者听不懂。他本身还没有准备好听你这个解释呢。过早的解释不要做。

强行解释

标签: #闫刚老师 #咨询师 #心理 #诊断 #来访者